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天姥情未了 深情感受天姥山历史文化

天姥情未了 深情感受天姥山历史文化

2010-6-17 14:48:49   网友评论来源:Windows Live    作者:王东惠
   复制链接 |   

   随梦而游 

  遥想当年的大唐盛世,诗仙李白(701~762)一路游走,路途迢迢,“一夜飞渡镜湖月”到了剡溪,“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才上了天姥山;对于我们来说,天姥山可谓近在咫尺,就在身边。倘若没有到过天姥山,不消说是辜负了天姥山的秀丽景色,还愧对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披荆斩棘开山凿道的艰辛,愧对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壮丽的诗篇。我常这样想着,也就这样一直惭愧着,因为觉得自己是没有“真正”到过天姥山的。 

  据《新昌县志》记载,天姥山南端关岭,北端会墅岭,东接天台、华顶,西北连沃洲,绵延数十里。……“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诗仙李白的吹捧自然有些夸张,但是,天姥山并没有因文人的吹捧去改变自己天生的质地而迎逢世人的口味,伟岸的山姿、浩大的气魄,终究还是久久地矗立在中国大地上。主峰拨云尖,险峻挺拔,烟霞缭绕,岚气氤氲,即所谓的“云霓明灭或可睹”是很真实的一个景致。 

  李白把自己郁积已久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心迹释放在天姥山上,把自己愿意畅游神州、恣意山水的浪漫深情寄托于天姥山上,把自己怀才不遇的处境和渴望超拔俗世的愿望,在天姥山向谢灵运做了一个跨越时空的独白。我们的天姥山由此承载了如此的深远意境,荣幸至甚! 

  几年前,有一些专家学者发现唐代有以李白为代表的众多诗人,溯着剡溪,自越至天台,且歌且行,踩踏成一条“唐诗之路”。除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有诗圣杜甫《壮游》来到剡县的足迹,“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还有白居易“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这样清新传情评价的诗句,还有李、杜的追随者附和的许多诗篇。这些一起为天姥山铺设了高品位的文化垫基,冠冕堂皇地进入了中国的文化史,让天姥山成为“唐诗之路”上最醒目最璀灿的一个高峰。 

  古人云“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道”,存在于山水的形质之中,或者说山水以其形质闪出“道”之光辉,那么我们应该常去天姥山中走走,去和山山水水进行亲密接触,让心灵与山水同化,再去体悟“道”的存在。这样,找到“唐诗之路”上的诗情画意,找到我所需的一个答案,也就不难了。 

  天姥过客和天姥山人 

  天姥山对于他乡异客来说,只能是出游散步的一个点——“沃洲僧几访,天姥客谁过?”唐代诗人马戴在《寄剡中友人》中早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些他乡异客中,不乏文人墨客,匆匆过后,留下诗篇无数。把这些诗一首首集起来,发现天姥山的文化浓度之高,窃以为几乎要鹤立于中国名山之中了。 

  唐诗暄染过的这片土地,到了宋代,陆游有《会稽行》,“方舟泛曹娥,健席拂天姥”;释行海在《天姥道中》,闻到“ 春风陌上野花香”;楼钥登《天姥岭 》上,看到“ 剡水迂回彻底清”;李光“自天姥入石桥,路虽绝而气象殊胜” ,慨叹此地“殆非人境”。 

  到了明代,徐渭又写了《南明篇》:“天姥迢迢入太清,更是一壁作南明。”王季重,“从南明入台,山如剥笋根,又如旋螺顶,渐深遂渐上。……望见天姥峰大丹郁起,至则野佛无家,化为废地,荒烟迷草,断碣难扪。” 

  清朝学者方苞,于乾隆八年寻医浙东时,在天姥寺投宿,当时天姥寺可能香火极盛,声名远播。王又曾又有《经天姥寺》诗,曰:“天姥峰阴天姥寺,竹房涧户窈然通。老僧敲磬雨声外,危坐诵经云气中。”内阁大学士、礼部侍郎天台人齐召南“凡赴省会及北上道必经焉。新昌与天台尤密尔,分界即在天姥间。”他是非常熟悉天姥山的,为天姥山中的一个儒岙村写了《儒村八景诗》,其中有一景名“笔架连峦”,云:“角角天鸡唱晓时,峰头海日照吟诗。梦中传得生花笔,应架珊瑚最上枝。” 

  经学大师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云:“天台、雁荡,皆过门而不入,惟天姥峰则经由其下。有天姥寺,即在道旁。门外立一石,曰‘李白梦游天姥处’。余谓删‘天姥’二字,上题‘李白梦游处’,岂不甚佳?异日倘得再过其地,当书此五字刻之也。”俞樾为家兄之事路过天姥,来去匆匆而至,只是把事情的经过以日记形式简略地记下。转过身去,不知在哪年哪月,后人根据此意在路旁竖了“李白梦游处”碑,静静地展示着天姥的无限。 

  李白梦游之后,王氏、潘氏、徐氏、章氏相继进入天姥山,在适宜人生活的地方开荒种田,卜筑而居,构建起美好的家园,于是,天姥仙境福地烟火相接,鸡犬相闻,弥漫起起了世俗的气息,养育了一代代的山民。 

  在一群又一群过客的“归帆拂天姥”之后,我在细数着另一种归帆——天姥山人心中的归帆:南山人以在天姥之南为幸,把“姥峰夕照”列为“南山八景”之首,作了许多诗以示赞美;居住在儒岙的潘氏以“天姥”号,在指点“儒村八景”时,将天姥山的双尖耸翠、笔架连幽、仙棋布局这三个美景与村边之景交相辉映;石磁村多徐氏,居于天姥之东,“姥东徐氏”成为一族共同的称呼;鳌峰山背一带的徐氏列举“鳌峰八景”,忘不了的是“天姥怀祖”;远在澄潭的王氏一族,有一祖墓在天姥山中,因号“天姥王氏”。  

  近日,闻说有位熟读了唐诗宋词的中文系毕业的企业家与有关部门签订了开发天姥山的合作意向,天姥山将走上一段新的旅程。通向天姥山奇峰、怪石、龙潭、瀑布等风景佳绝处,会有车路和路牌,给人指点方向,不致让人似在云里雾里迷茫,还会有让人驻足观景的亭台楼阁,也许还会有住宿吃饭的一些建筑物,给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一个落脚点。这些人为的构建,应该与天姥山固有的风骨相适应,应该传达曾经有过的宗教气息,应该展现蕴含的某种历史文化魅力,总之,天姥山应该成为山水文化知音聚会的场所,可以在此放飞思绪,与山水感应,与古人对话,寻找到精神的一个归宿。如果像“李白与天姥”这样的盛会能屡屡举行,天姥山必将走向新世纪更加的辉煌。

   [编辑:刘芳]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天姥山景区  人文历史